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精品图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精品图书 -> 正文
上插槽炼铝
  • 【作者】:张创奇,吴连成
  • 【出版时间】:1998-09
  • 【字 数】:341(千字)
  • 【定 价】:¥20.0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1-120-8/TF.008
  • 【页 码】:427(页)
  • 【开 本】:32开
本书以80kA上插自焙槽为例,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上插自焙槽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过程。在编著过程中,我们既注重该书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又特别强调其实践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对近30年来在自焙槽上的实践及改进措施一一做了介绍,因此本书既可做为技术性参考书,又可做为电解生产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培训教材。

1 铝电解生产概况

1.1 铝工业发展简史

1.2 铝的性质及用途

1.3 铝电解生产工艺流程

1.4 铝电解用的原材料

1.5 电解车间

2 铝电解生产基本理论知识

2.1 铝电解质的基本体系

2.2 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2.3 工业电解质

2.4 铝电解过程两极反应

2.5 铝电解过程中两极副反应

2.6 氧化铝的分解电压

3.上插自焙阳极电解槽结构

3.1 概述

3.2 80kA上插自焙阳极电解槽结构

4 电解槽焙烧与启动

4.1 焙烧方法的简述

4.2 阳极铸型

4.3 阳极焙烧

4.4 电解的槽启动

4.5 大修后电解槽的启动

4.6 全电流阳极焙烧

5 自焙槽阳极工艺

5.1 上插槽阳极工艺特点

5.2 上插自焙阳极工艺技术条件

5.3 阳极操作

5.4 上插槽阳极电热特性

5.5 上插槽阳极病态及处理

5.6 阳极工艺参数测量方法

6 铝电解正常生产

6.1 概述

6.2 自焙槽工艺技术条件及选择的方法

6.3 电解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

6.4 电解标准化操作规程

7 病槽和事故处理

7.1 病槽及其处理

7.2 事故及其处理

8 铝电解槽的破损及槽寿命

8.1 电解槽的破损

8.2 延长槽寿命的途径

8.3 80kA上插槽筑炉工艺的改进

8.4 影响上插槽寿命的其它几个问题

9 铝电解生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1 铝产量与电流效率

9.2 铝电解的电能消耗

9.3 原铝的质量

9.4 原材料的消耗

1.0 原铝铸造

10.1 概述

10.2 重熔用铝锭铸造

10.3 铝液净化

10.4 铝合金熔炼与铸造

10.5 铝及合金的结晶

10.6 铝及铝合金的水冷铸造

10.7 铸锭缺陷及控制方法

10.8 连铸连轧生产线

10.9 原铝铸造机械

10.10 原铝铸造安全操作规程

11 铝电解生产的经济核算

11.1 铝电解生产经济指标的计算原则

11.2 电解原铝生产指标的核算

11.3 铸造生产指标的核算

11.4 铝锭产品的制造成本

12 铝电解槽运行的最佳经济效益问题

12.1 概述

12.2 铝锭产品的制造成本及利润

12.3 电解槽的经济运行槽龄

12.4 讨论

13 铝电解槽电压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13.1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3.2 实测步骤及计算方法

13.3 测试报告

13.4 测试结果分析

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SLB-88-01-4铝哇

电压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上插槽部分)

14 铝电解槽的能量平衡

14.1 概述

14.2 能量平衡的测试与计算

14.3 80kA上插自焙阳极电解槽能量平衡测试与计算实例

15 电解槽的磁场

15.1 电解槽磁场及其特点

15.2 80kA上插自焙电解槽磁场分布

15.3 80kA上插槽磁场分布缺陷及原因

15.4 80kA上插自焙槽磁场分布的改进及应用

16 上插槽的计算机控制

16.1 概述

16.2 本地过程控制级(槽控箱)

16.3 监视报警级(监控机)

16.4 协调优化级(上位机)

16.5 通讯系统

16.6 效应预报的原理

17 铝电解生产安全技术

17.1 铝电解车间安全技术规定

17.2 铝电解车间一般规程

17.3 铝电解车间专业性安全规程

18 专题讨论

18.1 自焙槽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18.2 电解系列的零点问题

18.3 80kA上插槽控制阳极效应生产实践

18.4 80kA上插自焙槽降低电耗的分析

18.5 80kA上插自焙槽若干工艺条件的探讨

18.6 80kA上插自焙阳极工艺的几点探讨

在铝工业生产100多年的历史中,自焙阳极铝电解槽曾在较长的时间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60年代,上插自焙阳极电解槽在世界铝工业中属先进槽型。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国先后自行设计建成了贵州、青铜峡两个80kA 上插自焙槽铝厂。80年代之前,我国建成投产的电解铝厂皆是自焙阳极槽型。前几年贵州铝厂将上插槽系列改造成预焙槽。至此,我国上插自焙槽只有青铜峡铝厂一家两个系列 (80kA、106kA),共有444台电解槽,产能为 100kt/a。经过两代电解工作者近30年的不懈探索和实践,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有了长足的进步。以80kA上插槽系列为例,其电流效率达到91%以上,比设计指标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直流电单耗达到14450kW·h/tAl比设计水平降低了650kW·h/tAl这个技术指标在国际同类槽型中属先进水平。

自焙槽在欧洲一些国家仍大量存在,这些国家对自焙槽进行了点式下料、氧化铝输送、烟气净化及计算机控澍等多方面的技术改造,使自焙槽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相比之下,我国自焙槽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铝工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的地位和发展方向不容争辩,但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自焙槽还将要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因此研究自焙槽、改进自焙槽仍然是广大铝电解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我们组织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本书以80kA上插自焙槽为例,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上插自焙槽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过程。在编著过程中,我们既注重该书的理论性、系统眭和完整性,同时又特别强调其实践性和实用 |生,特别是对近30年来在自焙槽上的实践及改进措施一一做了介绍,因此本书既可做为技术陛参考书,又可做为电解生产管理者与操作者搀培训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受到青铜峡铝厂教培处夏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指导,周景琦厂长瞧任总顾问并为本书题名,王志强,胡书福,郑阳武等电解分厂领导担任顾问,闰峰岭同志还对筑炉工艺改进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比,我们对他们的支持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南工业大学梅炽教授、蔡祺风教授审阅了本书初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全书由张创奇(6、8、13、18),吴连成(12、、4、15),吴克明(21、22、23、24),李金国 7),朱或(4),洪文安(10),李彦文(25、26), 安全利(93、94),梁晓光(91、92),詹磊 (1),黑保生(5),李雪银(16),乔成(64),姜平(17),俞成斌、何承恒等同志编著。其中(3) 由张创奇和俞成斌合写,(11)由吴连成和何承恒合写。全书初稿由张创奇、吴连成同志修改整理,由李金国、梁晓光、詹磊、乔成等同志校核。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该书难免存在某些缺点和错误,恳请各位读者给予谅解和指正。

编者

1998年4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