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伟大变革时代的新思想、新教育的主要代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方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毛泽东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一样,是一个完整而科学的思想体系。
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对老同学周世钊亲切地说:“我没有进过正式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建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这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母校一师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1913年春至1918年夏、1920夏至1922年冬,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学习、工作达8个春秋。他于1923年5月调党中央工作之前,虽有短暂的两段时间不在一师,但始终以母校及其附小作为自己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摇篮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基地。在一师的学习生活、教育实践和革命活动,使他实现了两大转变:一是由学生到教员到职业革命家,二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由非凡的师范生到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到伟大的革命家。基于此,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后,一师师生在校园骄傲地歌唱“东方红,太阳升,一师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离开一师后,转战南北,在井冈山、延安多次与友人自豪地回忆在一师的“峥嵘岁月”。《沁园春·长沙》的下阕正是对这段峥嵘岁月的生动描写。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虽日理万机,但对母校及当年的良师益友关怀备至,自己所得稿费基本用来缴纳党费和接济有困难的师友及师友的家属子女。
一师历届师生都与毛泽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对领袖的爱戴之情和对校友的怀念之情交融在一起。因此,学校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习研究,形成了长盛不衰的优良传统。自1949年至今大体经历了学指示、学原著、重点学、深入学4个阶段。
学指示(1956年以前)。1949年8月至1956年1月,毛泽东给母校的书面、口头指示达11次之多,为学校指明了办学方向、建设规模和培养目标。他一再强调“一师是个好学校”、“一师是一个可资纪念的学校”,为母校题写校名“第一师范”和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并指出“学校部署很好,规模和经费均不要同他处立异,但在教学内容方面多做工作,这就是我所希望的”。对教师提出:“加紧学习,参加人民的革命事业”;对校友提出:“努力进修,为人民的文教工作服务”;对同学们提出:“好好学习,锻炼身体,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还借“《红楼梦》里的两个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不高明的人物”,对校长周世钊等人说:“你们办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一个有志革命的青年必须锻炼身体,不能锻炼身体的人也就难于搞好革命工作……我们需要的是坚强的青年,不但身体要坚强,意志也要坚强。”毛泽东的上述指示,不仅是对母校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而且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全校师生员工结合形势、任务和学校、个人实际,认真学习落实毛主席的每一指示,抖擞精神,勇立潮头,开拓创新,不断前进。
学原著(1956至1978年)。1952年11月,毛泽东将两本亲笔签名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赠送给母校图书馆,激起师生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在这股学习热潮中,师生们将学习毛主席指示与研读毛主席原著结合起来,更深刻地理解、领会毛主席著作精神。自1956年开始,全校师生普遍深入持久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不仅课余个人学、小组学,而且每周安排一个单元时间(或下午或晚上)集体学习讨论,并利用刊物、大会等形式交流学习体会,表彰学习积极分子。1960年达到高潮,全校1000余师生员工,有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200个。不少师生能背诵《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并学以致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老校长周世钊撰写了《我所认识的毛主席》《第一师范时代的毛主席》《毛主席锻炼身体的故事》《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湘江怒吼》《伟大的革命号角光荣的艺术典范》等书文。这些书文对毛泽东在一师的学习生活、教育实践和革命活动,较之斯诺的《西行漫记》和萧三的《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记载得更加详细,为学习研究青年毛泽东的伟大实践与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每年新生入学的开学典礼,周校长照例要给全校师生讲述毛主席当年在一师的故事,激励大家既读毛主席所写的书,又走毛主席所走的路。
重点学(1978至2000年)。1979年学校在全国中等师范中率先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1989年又与湘潭师院、中南林学院等校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会,在面向小学研究师范教育的同时,重点研究青年毛泽东和毛泽东教育思想,先后于1983年出版了《湖南第一师范校史》(1903~1949),1993年出版了《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1902~1927)。“校史”是落实中央书记处胡耀邦、胡乔木、方毅等领导同志的指示而撰写的;“探源”则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成果,也是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科研项目,曾获湖南省教育著作一等奖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此期间,不少教师发表了多篇论文,如《毛泽东的教师生涯》(《人民教育》)、《试论青年毛泽东的学习思想》(《教育研究》)等;还出版了几部专著,如《毛泽东尊师风范》《红太阳颂》等。在毛泽东教育思想指引下,学校的办学规模、培养规格、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深入学(2000年至今)。一师自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以来,为创建特色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开设与教学问题。在先后开设公共必修课《毛泽东思想概论》《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赏析》和公共选修课《毛泽东诗词赏析》的基础上,又逐步论证开设公共必修课《毛泽东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概论》(师范类学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非师范类学生)和公共选修课《毛泽东尊师风范》《毛泽东思想与现当代社会发展》《毛泽东德育思想概论》《毛泽东书法赏析》等。各系部则开设讲座,如《青年毛泽东社会实践概述》《毛泽东话语英译技巧》《毛泽东体育实践与体育思想概述》《〈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解读》等。而今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全校师生员工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学习研究宣传运用毛泽东思想,以“一师人”创建“一流学校”的豪迈精神和实际工作,继往开来,高歌猛进。
本书《毛泽东早期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概论》以《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简称“探源”)为基础编著而成。“探源”的作者为孟湘砥、孙海林、石海泉唐振南、张义文、王群健、丁剑鸣,主编孟湘砥,副主编唐振南、孙海林。本书编委会由肖湘愚、詹小平、刘鸿翔、李学全、李勇帆、佘国强、孙海林、文小妮、黄露生、葛意诚、喻献群组成,主任肖湘愚、詹小平,副主任刘鸿翔、李学全,执行副主任李勇帆、孙海林、文小妮。编著者孙海林、文小妮、黄露生、葛意诚、喻献群。
本书由毛泽东“早期教育观”及其两个来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等3编13章及“绪论”、“结束语”构成。毛泽东个人虽然已经走进了历史,但他的思想却留在人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毛泽东教育思想如同他的其他思想一样,有一个孕育、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它孕育的阶段中可以找到以后各种成熟观点的胚胎。因而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探索这些观点的源头,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实质,无疑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书虽然为我校师范生必修的校本教材,但亦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高校学生和教育科研人员的学习、科研用书。本书要寻求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的足迹,因而思想性强,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资料和书籍亦非常广泛、丰富。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