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学术专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专著 -> 正文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及其治理研究
  • 【作者】:陈岳堂
  • 【出版时间】:2008-08
  • 【字 数】:231(千字)
  • 【定 价】:¥28(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5-712-6
  • 【页 码】:280(页)
  • 【开 本】:32开
非营利基金会在救助弱势群体和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因此而加大,其重要性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更多的社会公众积极投入基金会的活动项目中,基金会的活动因而也备受关注。然而,非营利基金会经营方面的不透明性使其利益相关者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实现对其监督,“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对资金的违规使用就是最好的明证。与此同时,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呈现以下特征:针对营利领域信息披露的研究非常多,而对非营利领域的研究比较少见;针对信息披露的方式、信息披露的动机、信息披露的度以及营利领域信息披露与治理结构等因素的关系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信息披露评价的研究比较少;针对非营利领域的宏观研究比较多,而对于非营利领域的信息披露的研究比较少,对非营利领域某种类型的组织的信息披露的评价则更少。基于以上事实,本书旨在对我国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现状、机制、评估及其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

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理论、非营利的产权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为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我国非营利基金会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基金会基本情况、基金会章程、年度工作报告、公募基金会组织募捐活动的信息、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等信息;我国非营利基金会存在对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忽视、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会计理论不完善、匮乏竞争和生存意识、政府管制力度不够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非营利基金会披露信息的方式主要包括强制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政府监管机关披露基金会信息、行业组织披露基金会信息、媒体披露基金会信息、基金会自主披露信息、捐赠者披露基金会信息是我国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

论文还阐述了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对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我国某大型基金会的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其信息披露质量属“中等”水平。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主体责任的完善、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质量控制是完善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两项主要措施。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主体责任的完善主要是指非营利基金会理事会的信息披露责任、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责任、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责任、行业组织的信息披露责任;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控制则主要包括完善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内容的制度要求、健全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审计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治理

第1章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4)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4)
1.2.1 关于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规则和度……………… (4)
1.2.2 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在动机和影响因素
及其经济后果…………………………………… (6)
1.2.3 关于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和制度
………………………………………………… (10)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 (11)
1.3.1 研究思路……………………………………… (11)
1.3.2 研究路线……………………………………… (13)
1.4 研究的创新点……………………………………… (13)
1.5 本章小结…………………………………………… (14)
第2章 相关的基础理论…………………………………… (15)
2.1 基础概念…………………………………………… (15)
2.1.1 非营利性……………………………………… (15)
2.1.2 基金会………………………………………… (16)
2.1.3 信息…………………………………………… (20)
2.1.4 信息披露……………………………………… (21)
2.2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及其治理的理论基础…… (23)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3)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6)
2.2.3 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理论…………………… (28)
2.2.4 非营利组织的产权理论……………………… (30)
2.2.5 信号传递理论………………………………… (33)
2.2.6 交换理论……………………………………… (35)
2.2.7 治理理论……………………………………… (36)
2.3 本章小结…………………………………………… (39)
第3章 我国非营利基金会发展的现状…………………… (40)
3.1 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总体特征…………………… (40)
3.2 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主要类型…………………… (45)
3.2.1 官办民助型基金会…………………………… (45)
3.2.2 民办官助型基金会…………………………… (46)
3.2.3 (纯)民办基金会……………………………… (47)
3.2.4 公司型基金会………………………………… (47)
3.2.5 名人基金会…………………………………… (48)
3.3 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立法现状…………………… (48)
3.3.1 基金会的定义(即确定本法适用对象) ……… (53)
3.3.2 基金会的分类………………………………… (54)
3.3.3 基金会的主管部门…………………………… (54)
3.3.4 基金会的设立?变更和注销…………………… (55)
3.3.5 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 (56)
3.3.6 基金会的组织机构…………………………… (56)
3.3.7 基金会的财产管理和使用…………………… (57)
3.3.8 基金会的监督管理…………………………… (57)
3.4 本章小结…………………………………………… (57)
第4章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机制研究………………… (59)
4.1 基金会信息披露的方式…………………………… (59)
4.1.1 强制披露……………………………………… (59)
4.1.2 自愿披露……………………………………… (63)
4.2 基金会信息披露的途径…………………………… (65)
4.2.1 政府监管机关披露基金会信息……………… (65)
4.2.2 行业组织披露基金会信息…………………… (71)
4.2.3 媒体披露基金会信息………………………… (72)
4.2.4 基金会自主披露信息………………………… (73)
4.2.5 捐赠者披露基金会信息……………………… (74)
4.3 基金会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制度…………………… (74)
4.3.1 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的内涵………………… (74)
4.3.2 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的原则………………… (75)
4.3.3 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 (78)
4.4 本章小结…………………………………………… (80)
第5章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81)
5.1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
相关研究基础……………………………………… (82)
5.2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
基本原则…………………………………………… (84)
5.2.1 科学性原则…………………………………… (84)
5.2.2 可比性原则…………………………………… (85)
5.2.3 整体性原则…………………………………… (85)
5.3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
内容………………………………………………… (86)

5.3.1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的思路………………………………………… (86)
5.3.2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
总体框架……………………………………… (86)
5.3.3 充分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87)
5.3.4 及时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91)
5.3.5 真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93)
5.4 本章小结…………………………………………… (94)
第6章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 (95)
6.1 非营利基金会披露信息的主要内容……………… (95)
6.1.1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内容的特征………… (95)
6.1.2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 (97)
6.1.3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内容的制约因素…… (105)
6.2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108)
6.2.1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108)
6.2.2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114)
6.3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117)
6.3.1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118)
6.3.2 确定评价等级集合…………………………… (121)
6.3.3 评价矩阵的确定……………………………… (121)
6.3.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123)
6.4 基于广义最大熵原理的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
质量评价模型……………………………………… (125)
6.4.1 原始数据的规格化…………………………… (126)
6.4.2 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127)
6.4.3 评价模型的构建……………………………… (128)
6.5 本章小结…………………………………………… (131)
第7章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主体责任的完善……… (132)
7.1 非营利基金会理事会的信息披露责任…………… (134)
7.2 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责任…………………… (138)
7.2.1 各州的司法部门……………………………… (138)
7.2.2 美国国税局…………………………………… (138)
7.2.3 我国政府对非营利基金会的信息披露监管
………………………………………………… (139)
7.3 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责任………………………… (143)
7.4 行业组织的信息披露责任………………………… (148)
7.5 本章小结…………………………………………… (158)
第8章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外部控制……… (159)
8.1 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标准………………………… (162)
8.2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制度保障………… (164)
8.2.1 完善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 (164)
8.2.2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内容的制度要求…… (167)
8.2.3 健全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审计监督制度
………………………………………………… (173)
8.3 本章小结…………………………………………… (178)
第9章 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内部监管……… (187)
9.1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187)
9.2 内部控制制度……………………………………… (196)
9.3 建立非营利基金会的声誉机制…………………… (202)
9.4 本章小结…………………………………………… (205)
结 论……………………………………………………… (210)
参考文献…………………………………………………… (214)
附件A 专家调查咨询问卷……………………………… (224)
附件B 基金会管理条例………………………………… (232)
附件C 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 (242)
附件D 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 (246)
附件E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249)
附件F 中国非营利组织(NPO)公信力标准…………… (276)
后 记……………………………………………………… (27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非营利基金会在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发展和慈善、救助弱势群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来重要作用。因其非营利性、公益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组织性等特点,通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救济等活动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承担政府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缓解政府的压力,弥补政府管理的“缺位”,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社会互助,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增进社会福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现代基金会的制度源于美国,20世纪初期,成立最早的塞奇、卡耐基、洛克菲勒三大基金会在慈善理念、经营方式、捐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正如现代基金会理论的创始人安德鲁•卡耐基在《财富的准则》中提到的那样,现代基金会应该突破只重慈善事业和资产积累的传统基金会观念,应大力资助有一定风险但从长远看具有发展前途的研究和发明事业,这种思维的突破为现代基金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产关系逐步理顺,生产力不断解放,国民生产总值连年增加,人民收入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为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在解决温饱之后,开始产生了对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因受分工的差异、分配方式的改变、地理位置、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贫富差距扩大,特困家庭、失学儿童、残疾群体等特殊群体开始大量出现,而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也开始对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政府对社会的管理逐步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而不是以前的对城镇居民的生、老、病、死的全程管理,为应对公共产品需求的急剧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打破了过去由政府垄断的模式,开始吸纳社会公益组织的参与,以上这些客观的条件为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发展提供了功能性需求。

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里贾纳•E•赫茨琳杰在其《公众对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的信任可以恢复吗?》所指出的那样,现代非营利组织存在低成效、低效率、腐败、风险过高等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个人利益的缺乏(所有者缺位)、竞争机制的缺失、业绩评价指标的缺少,为解决此类问题,她在借鉴证券交易委员会管理证券交易的成功经验上,提出了“披露、分析、发布、惩罚”(DADS)的解决方案。非营利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非营利组织中的问题同样存在于非营利基金会,另外,非营利基金会作为一种资金型组织,以其宗旨和使命吸引社会捐赠和志愿者,其资金投向和使用效率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从而决定了非营利基金会乃至整个行业在社会公众中形象。

我国的非营利基金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比较快,而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外(特别是美国、欧洲)因其非营利基金会发展历史比较久远、社会作用显著,学术界对其的研究非常丰富,如何结合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我国非营利基金发展规律和管理模式将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陈岳堂教授以我国非营利基金会为研究对象,并从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及其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是在此领域进行的有价值的探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对于规范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信息披露具有指导性意义,有利于加大非营利基金会的信息披露程度,便于社会监督,但是对于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的质量缺乏必要的评价方法,而本书正是在此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在理论上,这将激起学术界的研究兴趣,丰富非营利基金会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上,本书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信息披露评价及其治理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