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学术专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专著 -> 正文
多功能农业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 【作者】:谷中原
  • 【出版时间】:2008-04
  • 【字 数】:222(千字)
  • 【定 价】:¥24.0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5-649-5
  • 【页 码】:288(页)
  • 【开 本】:32开
多功能农业是利用所有农村社区资源进行生产,以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同时展现人文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相应地产生人文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经营模式。多功能农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农业系统面对工业社会农业小部门化趋向和工业社会对农业的社会期望所做的一种经营模式转型。多功能农业对消除有限功能农业产生的负外部经济效应、保护农耕文化、缓解能源危机、治理自然灾害、恢复生态平衡、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等方面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一章 多功能农业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1)
一、多功能农业的概念…………………………………… (2)
二、多功能农业的特质…………………………………… (10)
三、多功能农业的理论基础……………………………… (28)
第二章 多功能农业兴起的结构动因……………… (35)
一、社会系统的结构要素变迁过程……………………… (36)
二、社会系统的经济要素进化促使多功能农业兴起…… (41)
三、社会主流思想演化促进多功能农业兴起…………… (45)
四、社会意志进步要求多功能农业兴起………………… (54)
第三章 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的确立……………… (62)
一、有限功能农业的缺陷………………………………… (62)
二、多功能农业对有限功能农业的替代………………… (74)
三、当代社会的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 (77)
第四章 有机农业………………………………………… (80)
一、有机农业的涵义与发展有机农业的理论根源……… (81)
二、有机农业经营状况及经营结构……………………… (86)
三、有机农业的功能……………………………………… (95)
四、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99)
第五章 生态农业……………………………………… (108)
一、生态农业概念及其生态学理论基础………………… (108)
二、生态农业经营特点、现状与结构…………………… (114)
三、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123)
四、生态农业的功能……………………………………… (126)
第六章 能源农业……………………………………… (129)
一、能源农业的定义与兴起……………………………… (129)
二、能源农业的经营特点………………………………… (134)
三、能源农业的经营结构………………………………… (138)
四、能源农业的功能……………………………………… (145)
第七章 旅游农业……………………………………… (149)
一、旅游农业的定义与发展……………………………… (149)
二、旅游农业的经营特点………………………………… (156)
三、旅游农业经营结构…………………………………… (166)
四、旅游农业的功能……………………………………… (181)
第八章 文化农业……………………………………… (187)
一、文化农业的定义与兴起……………………………… (187)
二、文化农业经营类型…………………………………… (190)
三、文化农业的经营特点………………………………… (206)
四、各种文化农业经营形式成因………………………… (208)
五、文化农业的功能……………………………………… (212)
第九章 都市农业……………………………………… (215)
一、都市农业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216)
二、都市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根源…………………………(220)
三、都市农业经营特点…………………………………… (225)
四、都市农业的经营结构………………………………… (228)
五、都市农业的功能……………………………………… (240)
第十章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应对措施………… (247)
一、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 (247)
二、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对策………………………… (256)
附录 调查问卷………………………………………… (268)
参考文献…………………………………………………… (272)
后 记……………………………………………………… (277)

多功能农业是利用所有农村社区资源进行生产,以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同时展现人文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相应地产生人文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经营模式。多功能农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农业系统面对工业社会农业小部门化趋向和工业社会对农业的社会期望所做的一种经营模式转型。多功能农业对消除有限功能农业产生的负外部经济效应、保护农耕文化、缓解能源危机、治理自然灾害、恢复生态平衡、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等方面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率先提出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命题以来,多功能农业在日本、韩国、欧盟一些国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对多功能农业也给予了必要的关注。

2005年12月28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辟农业发展领域和发展途径新天地。

在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大力发展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农民就业的功能;发挥农业在生产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材料方面的作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拓展农业保护自然资源的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的文化与休闲旅游功能。所以,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正在全球兴起的多功能农业应该产生一种高度的学术自觉意识。尤其是农业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应该走在多功能农业研究的前列。

我于2005年上半年选择了“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选题。《多功能农业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是以博士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为核心内容整理而成的著作。

这部书的完成离不开诸多同志的支持和帮助。首先是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各位导师支持我的选题,并为我做好这个课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其次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法学院的领导给了从事社会调查和写作的时间。再次是中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我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随我深入研究样本地区进行实证调查,他们随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收集了第一手实证资料。我于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南大学出版社的谭晓萍和胡业民两位同志为编辑此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明贤教授为本书作的序言。

由于作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潜在的不足和疏漏,可能还有错误之处,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7年12月22日于中南大学通泰·梅岭苑

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从生产本质看,农业是多功能性产业。将人类发展史上农业出现的各种功能归纳起来,农业应该具有人文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等四大类功能。但是在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不同、拥有的生产系统和技术体系不同、建立的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不同,这些因素决定着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农业功能观。在农业功能观的支配下,农业社会和早期工业社会的人们,采取了有限功能的农业经营模式从事农业生产。在长达近二百年的有限功能农业实践中,他们采用对水土等农业资源进行掠夺性经营和农业化学化措施,虽然基本上消除了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和食物短缺问题、为国家扩大了财源、积累起了发展工业的原始资金和城建资金,但是使农业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外部经济现象。如动植物减少、水体污染、土地板结、肥力下降、生活空间缩小,既给本代人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也损害到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权利。更为可怕的是农业生产化学化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危及当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危及人种的繁衍。为了消除农业生产的负外部性问题,人类必须改变这些不科学的有限功能农业经营模式。谷中原同志在《多功能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一书中以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方法,以丰富的调查资料为案例佐证,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多功能农业兴起的结构动因、深入剖析了每类多功能农业经营类型,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应对措施。该著作为把我国的有限功能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为多功能农业经营模式和发展多功能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作者为了阐述多功能农业的兴起和向世人系统介绍各种多功能农业经营类型,首先依据农业的多功能性对农业进行了功能划分。把农业分为单功能农业、有限功能农业、多功能农业三种经营模式。并指出单功能农业属于渔猎社会的农业经营形态;有限功能农业是农业社会和早期工业社会的农业经营形态;多功能农业是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农业经营形态。当代世界为了消除有限功能农业的负外部经济现象,使农业担负起消解部分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的社会问题以及能源危机的社会责任,悄然掀起农业多功能化经营浪潮,促使有限功能农业转向多功能农业。多功能农业兴起的根本动因是人类社会系统的结构性进化。在社会系统的内部结构中,直接围绕农业要素周围的其他所有社会要素就构成了制约农业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资源,它们构成了农业经营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农业的社会结构资源变化造成了农业经营形态的变革。人类在克服有限功能农业经营模式所产生的种种缺陷过程中,创造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都市农业等6大类多功能农业经营模式。每类经营模式有不同的内涵,而且它们有不同的经营特点、经营结构和产业功能,它们目前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也存在较大差别。

本书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为推进多功能农业理论研究做出贡献,主要表现在:①对多功能农业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自从1992年日本学者提出农业具有多功能性的命题以来,国内外虽有学者提出多功能农业概念,但没有人对多功能农业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和系统研究。②从历史维度和功能标准对农业经营模式进行划分,并把单功能农业、有限功能农业和多功能农业置于历史坐标中,采取对比方法对它们进行界定,令人信服。③借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多功能农业兴起原因,按照结构功能主义思维,把农业作作整个社会系统中的要素,然后找出围绕农业周围的直接关联的经济类要素、文化类要素和意志类要素,由它们构成农业要素变革的动力条件。正是这三大类结构要素的变革推动着农业从有限功能经营模式转变为多功能经营模式。通过对社会系统的结构性进化解释多功能农业兴起动因为我们研究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尝试。④比较详细地剖析了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先把世界上出现的各种多功能农业经营项目、经营领域进行归类概括,总结出了由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都市农业构成的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然后从内涵、产生根源、经营特点、经营结构和现状、产业功能等方面对每类多功能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对多功能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具有一定实际意义。⑤提出的我国面对多功能农业兴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对策,具有针对性和现实作用。

鉴于该著作对充分认识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有限功能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变、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及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采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欣然作序。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李明贤
2008年1月6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