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学术专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专著 -> 正文
《有色金属进展(1996-2005)》第十一卷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
  • 【作者】:王吉位
  • 【出版时间】:2007-11
  • 【字 数】:219(千字)
  • 【定 价】:¥(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5-365-4
  • 【页 码】:126(页)
  • 【开 本】:16开
第1章 国内外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概况………………………………(1) 1.1 资源循环利用的概念………………………………(1) 1.2 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性………………………………(2) 1.3 国外有色金属资源循环概况………………………………(5) 1.4 中国有色金属资源循环概况………………………………(10) 1.5 中国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1.6 加快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建议………………………………(12) 第2章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进展………………………………(16) 2.1 有色金属的再生利用成效显著………………………………(16) 2.2 有色金属的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17) 2.3 有色金属的产品能耗大幅度降低………………………………(18) 第3章 有色金属工业重大技术、装备进展………………………………(20) 第4章 有色金属行业矿山综合利用情况………………………………(24) 4.1 有色金属行业矿山综合利用技术进步………………………………(24) 4.2 有色金属行业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形势………………………………(25) 4.3 有色金属行业矿山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26) 第5章 有色金属行业尾矿综合处理情况………………………………(28) 5.1 总体概况………………………………(28) 5.2 有色金属行业尾矿综合处理现状和进展………………………………(29) 5.3 有色金属行业尾矿综合利用实例………………………………(43) 5.4 趋势与展望………………………………(44) 第6章 有色金属冶炼“三废”循环利用情况………………………………(48) 6.1 有色金属行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情况………………………………(48) 6.2 有色金属行业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59) 6.3 有色金属行业冶炼废渣的回收利用………………………………(66) 第7章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86) 7.1 概述………………………………(86) 7.2 原料来源………………………………(89) 7.3 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92) 7.4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93) 7.5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22) 第8章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展望和措施建议………………………………(124) 8.1 前景展望………………………………(124) 8.2 措施建议………………………………(125) 8.3 几个值得关注的发展领域………………………………(126)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各类矿石和有色金属产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大力发展有色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缓解我国原生矿产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具有重大和现实的意义。近十年来,中国有色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5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1 000亿元,其中县以上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400多亿元,比1996年翻了一番。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源综合利用途径进一步拓宽,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重点开发了一批大用量、低成本、高附加值、经济效益好的技术。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合理充分利用了资源,又净化了环境,不但有经济效益,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 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是我国工业的用水大户,产生的废水中一般含有汞、铬、砷、铅、铜、锌等重金属元素,这些废水排放到环境中只能改变形态或被转移、稀释、积累,却不能降解,因而危害较大。通过化学沉淀法、混凝法、氧化还原法、铁氧体法、吸附法、溶剂萃取法、离子树脂交换法、电解法、反渗透法、膜分离法等实现了较好的处理和循环利用。 在有色冶金工业的焙烧、熔炼和精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有SO2的烟气,是有色冶金行业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通过安装除尘和制酸设备,SO2基本上得到了回收利用,同时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在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等生产过程及其环境保护设施中排出的尾矿(包括赤泥)、冶炼渣、粉煤灰、炉渣、化工渣等固体废弃物,对于其中含有的金、银、钯、铂、铑、铱等稀贵金属一般都实现了再次回收利用,然后加工成建材,力争实现无害化处理。 我国的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产业在过去的十年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达到了373万t,占当年四种主要有色金属总消费量的23.8%。在最近的几年里,我国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9%。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中的比重逐年增加,重点区域、重点园区和集散地的发展不断加快,产业积聚特征越来越明显,工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环境保护持续改善,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 正是由于再生有色金属在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大量原生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开始介入再生有色金属领域。原生有色金属企业的大举进入,不仅利用其管理、技术、研发、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和规范了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规模和集中度。同时,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日益受到中国政府及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标准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产业在过去的十年里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整体水平看,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规模生产、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随着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推进,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必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本卷共有八章,分为国内外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概况,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进展,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进展,有色金属行业矿山综合利用情况,有色金属行业尾矿综合处理情况,有色金属冶炼“三废”循环利用情况,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和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展望和措施建议。 本卷聘请了长期从事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科研生产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进行编写。第一章由王成彦主笔;第二章由卢建主笔;第三章由尚辉良主笔;第四章由董卫军主笔;第五章由魏明安主笔;第六章由林星杰主笔;第七章的再生镍钴部分由徐俊主笔、再生贵金属部分由左斌主笔、其余部分由卢建和尚辉良主笔;第八章由尚辉良主笔。 全卷由王吉位和李士龙主审。 在本卷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深表诚挚感谢。特别感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赵国权教授对本卷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肯定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编写组 2007年6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