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学术专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专著 -> 正文
钛的应用技术
  • 【作者】:王桂生
  • 【出版时间】:2007-12
  • 【字 数】:384(千字)
  • 【定 价】:¥50.0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5-588-7
  • 【页 码】:472(页)
  • 【开 本】:32开
中国钛研究和工业化生产起步并不晚,从1954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始研究,国家于1956年已把钛列入了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的第十六项目。1958年在抚顺铝厂实现了海绵钛半工业化生产。1960年在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钛车间熔炼铸造出了钛锭并加工成钛材。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现了工业化,并建立了遵义钛厂和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

钛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结构材料,而且是的一种优良的耐蚀材料,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化工、石化、冶金、电力、轻工、建筑、医药、海洋工程、汽车、体育用品和日常生活器具等几十个行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篇 钛的应用技术基础

第1章 钛资源和钛矿选矿

1.1 钛资源

1.1.1 钛矿物

1.1.2 世界钛资源

1.1.3 钛矿的应用

1.2 钛矿物选矿

第2章 海绵钛生产

2.1 海绵钛工业生产方法

2.2 钛渣和人造金红石

2.2.1 钛铁矿富集方法

2.2.2 熔炼钛渣

2.2.3 盐酸浸出法

2.3 流态化氯化制取四氯化钛

2.3.1 加碳氯化

2.3.2 氯化工艺

2.4 四氯化钛的精制

2.4.1 精四氯化钛的成分和性质

2.4.2 四氯化钛的精制

2.4.3 精制工艺制度

2.5 镁热法还原制取海绵钛

2.5.1 还原-蒸馏过程

2.5.2 还原工艺

2.6 产品后处理

第3章 钛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3.1 钛及钛合金的十大特性

3.1.1 密度小、 强度高、 比强度大

3.1.2 耐蚀性能优异

3.1.3 耐热性能好

3.1.4 低温性能好

3.1.5 无磁

3.1.6 导热系数小

3.1.7 弹性模量小

3.1.8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接近

3.1.9 钛在高温下容易被氧化

3.1.10 抗阻尼性能低

3.2 钛及钛合金的三种特殊功能

3.2.1 形状记忆功能

3.2.2 超导功能

3.2.3 吸氢功能

3.3 物理性能

3.4 力学性能

第4章 钛的化学性能

4.1 钛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性能

4.1.1 氯气、 氯化物和含氯的化合物

4.1.2 溴、 碘和氟及其化合物

4.1.3 河水、 海水

4.1.4 无机酸

4.1.5 有机酸及有机化合物

4.1.6 碱

4.1.7 氢气氛

4.1.8 氧气氛

4.1.9 氮和氨气氛

4.1.10 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氛

4.2 钛的特殊腐蚀形态

4.2.1 缝隙腐蚀

4.2.2 点腐蚀

4.2.3 电偶腐蚀

4.2.4 焊区腐蚀

4.2.5 吸氢与氢脆

4.2.6 应力腐蚀开裂

第5章 钛的物理冶金基础

5.1 钛与各种元素相互作用的特点

5.2 添加元素对钛的影响

5.2.1 α稳定元素

5.2.2 β稳定元素

5.2.3 中性元素

5.2.4 铝当量和钼当量

5.3 钛合金二元系相图

第6章 钛及钛合金分类

6.1 按组织分类

6.2 按强度分类

6.3 按用途分类

6.3.1 工业纯钛

6.3.2 耐蚀钛合金

6.3.3 结构钛合金

6.3.4 耐热钛合金

6.3.5 低温钛合金

6.4 钛及钛合金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第7章 钛材的生产

7.1 熔炼和铸锭

7.2 塑性加工

7.2.1 锻造

7.1.2 挤压

7.1.3 轧制

7.1.4 拉伸

7.3 热处理

7.3.1 退火

7.3.2 固溶处理和时效

7.4 钛及钛合金铸件生产

7.4.1 铸造钛及钛合金

7.4.2 钛及钛合金铸件生产

7.5 钛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7.5.1 TC4(Ti-6Al-4V)合金

7.5.2 TA15(Ti-6.5Al-1Mo-1V-2Zr)合金

第8章 设备制造工艺

8.1 焊接

8.1.1 氩弧焊

8.1.2 真空电子束焊

8.1.3 等离子焊

8.1.4 接触焊

8.1.5 钎焊

8.1.6 扩散焊

8.2 切削加工

8.2.1 钛的性能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8.2.2 钛材切削加工的基本原则

8.2.3 钛材的各种切削加工

第9章 钛设备的设计要点

9.1 钛设备的设计要点

9.1.1 容器

9.1.2 热交换器

9.2 化工厂设备规范

9.2.1 ASME规范

9.2.2 BS规范

9.2.3 TUV规范

9.2.4 钛管的设计压力

下篇 钛的应用技术实践

第10章 钛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10.1 航空工业

10.1.1 喷气发动机

10.1.2 飞机机身

10.2 中国航空工业新进展

10.2.1 歼-10战斗机

10.2.2 新型涡扇支线客机

10.2.3 中国的直升飞机

10.3 航天工业

10.3.1 载人宇宙飞船

10.3.2 辐射冷却式喷管

第11章 钛在车辆工业中的应用

11.1 坦克和战车工业

11.2 汽车工业

11.2.1 汽车用钛的优缺点

11.2.2 钛在汽车上的应用

11.2.3 汽车零件用新合金的开发

11.2.4 汽车用钛的新进展

11.3 超导磁悬浮列车工业

第12章 钛在兵器工业中的应用

12.1 各种类型炮

12.2 头盔、 防弹衣和各种装备等

第13章 钛在舰船工业中的应用

13.1 核潜艇

13.2 深潜器

13.3 原子动力船

13.4 全钛鱼船

13.5 舰船用钛合金部件

13.5.1 钛合金声纳导流罩

13.5.2 钛合金螺旋桨

13.5.3 钛合金舰船泵、 阀及管道系统

第14章 钛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14.1 海水淡化

14.2 海洋石油钻探

14.3 海水系统

第15章 钛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15.1 海洋热能转换电站

15.2 凝汽器

15.2 蒸汽涡轮钛叶片

第16章 钛在化工和石化工业中的应用

16.1 化学工业

16.1.1 制氯碱

16.1.2 制纯碱(碳酸钠)

16.1.3 制尿素

16.1.4 制三聚氰酰胺

16.2 真空制盐工业

16.3 石油化学工业

16.3.1 对苯二甲酸、 聚酯生产

16.3.2 乙醛、 醋酸、 醋酸乙烯生产

16.3.3 丙酮生产

16.3.4 石油精炼

第17章 钛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17.1 钛在合金材料中的应用

17.1.1 钛在有色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17.1.2 钛在黑色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17.2 钛在冶金中的应用

17.2.1 铜电解

17.2.2 镍、 钴电解

17.2.3 铅、 锌冶炼

17.2.4 钛镁冶炼

17.2.5 稀有金属冶炼

17.3 钛在焦化工业中的应用

17.4 钛在金属加工厂中的应用

第18章 钛在轻工业中的应用

18.1 钛在轻纺工业中的应用

18.1.1 纤维漂白

18.1.2 锦纶生产

18.2 钛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8.3 钛在染料工业中的应用

第19章 钛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19.1 钛在医学中的应用

19.1.1 医用钛及钛合金研究进展

19.1.2 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标准化现状

19.2 钛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第20章 钛在建筑工业中的应用

20.1 钛在建筑屋顶和装饰上的应用

20.2 钛在壁墙上的应用

20.3 对钛的要求及表面处理

20.3.1 无光精轧

20.3.2 酸洗处理

20.3.3 无光精轧与酸洗处理相结合

20.3.4 喷丸处理

20.3.5 着色

第21章 钛在运动器械中的应用

21.1 高尔夫球

21.1.1 高尔夫球棍与球头

21.1.2 高尔夫球用钛合金的新进展

21.2 钛在球类用品等方面的应用

21.3 钛在其他运动领域中的应用

第22章 钛在生活用品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22.1 照相机用钛

22.2 钛眼镜架

22.3 钛手表壳

22.4 计算机用钛

22.4.1 笔记本电脑钛外壳

22.4.2 计算机硬盘钛基片

22.5 爱华迷你CD机钛壳

22.6 钛手机壳

22.7 乐器用钛

22.8 厨房用具用钛

22.9 钛刀具

22.10 钛工艺品

22.11 自行车用钛

22.11.1 自行车车架

22.11.2 自行车部件

22.11.3 轮椅车架和部件

22.11.4 自行车用钛的新进展

第23章 钛的表面处理及钛在表面技术中的应用

23.1 钛的表面处理

23.1.1 等离子氮化技术

23.1.2 其他表面处理方法

23.2 钛在表面技术中的应用

23.2.1 离子注入技术

23.2.2 离子镀膜技术

23.2.3 热喷涂技术

23.3 钛在电镀工业中的应用

23.3.1 钛阳极网篮及吊桶

23.3.2 电镀用螺线钛管

23.3.3 钛浴槽(电镀槽)

第24章 钛粉的应用

24.1 钛粉的生产

24.1.1 钛粉的特性

24.1.2 钛粉的生产

24.2 钛粉的应用

24.2.1 钛粉在粉末冶金中的应用

24.2.2 钛粉在铝合金生产中的应用

第25章 钛白的应用

25.1 钛白的性质

25.1.1 物理性质

25.1.2 化学性质

25.1.3 光学性质

25.1.4 表面性质

25.1.5 颜料性质

25.2 钛白的品种和规格

25.3 钛白的应用

25.3.1 涂料和油墨

25.3.2 塑料

25.3.3 造纸

25.3.4 化纤

25.3.5 橡胶

25.3.6 其他

25.3.7 非颜料用途

25.3.8 新产品的用途

附 录

附录1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附录2 各国钛及钛合金牌号对照

附录3 钛及钛合金力学性能

附录4 钛材质量速查表

附录5 钛及钛合金标准

参考文献(

英国化学家格和矿物爱好者雷戈尔(William Gregor)牧师1789年在英格兰未纳金地区的黑磁铁矿沙中发现了一种新奇的物质。事隔6年后的1795年,德国化学家M H克拉普鲁斯(MartinHeinrichKlaproth)在矿物金红石中也发现了这样的物质,是一种新元素生成的氧化物。克拉普鲁斯把它比喻为古希腊的泰坦神(Titans)叫做钛(Titanium,化学元素符号为Ti)。从1948年起半个多世纪钛作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和耐蚀材料,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注目。

钛的资源丰富,它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56%,是镍的30倍,铜的60倍,总蕴藏量约为76亿t。钛在构成地壳的元素中列为第9位(O、Si、Al、Fe、Ca、Na、K、Mg、Ti),可开采的矿物为金红石(TiO2)和钛铁矿(FeTiO3)。美国于1966年已将钛列在所有元素中第9位工业元素(Fe、Al、Cu、Ni、Pb、Zn、Sn、Mg、Ti),但常用金属元素中仅次于铝、铁和镁居第四位。

中国钛研究和工业化生产起步并不晚,从1954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始研究,国家于1956年已把钛列入了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的第十六项目。1958年在抚顺铝厂实现了海绵钛半工业化生产。1960年在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钛车间熔炼铸造出了钛锭并加工成钛材。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现了工业化,并建立了遵义钛厂和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

钛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结构材料,而且是的一种优良的耐蚀材料,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化工、石化、冶金、电力、轻工、建筑、医药、海洋工程、汽车、体育用品和日常生活器具等几十个行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们生存在物质世界, 一切人类文明进步和生产科技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发现与应用。钛材登上历史舞台, 带来航空、 航天、 航海及近代生产技术的新面貌。虽然早在二百多年前(1789年)就发现了钛, 但直到上世纪上半叶才在实验室中以金属热还原法试制出金属钛。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8年才能成吨地生产钛。真正称得起工业化生产是在20世纪50年代。

钛一旦能工业生产立即受到工业先进国家的重视。由于钛的密度小、 比强高、 无磁性、 耐腐蚀, 较易加工成型, 因此如美国始终把它看做良好的航空材料, 产量增长很快, 1950年还不到50 t, 三年就超过2000 t, 到1957年达到15000多t。日本引进美国技术, 自1952年开始小规模生产钛, 到1955年产量即达到1510 t。英国采用钠还原法1954年开始生产海绵钛, 1956年达到1700 t。前苏联则在1954年初部长会议上做出要在最短时期内创建苏联钛工业的决定。同年在莫斯科近郊的波多里斯克市建成300 t海绵钛规模的试验工厂。1955年始建千吨级镁钛厂, 后扩大为生产能力达5000 t/a的工厂。

我国自建国初期即重视科学发展工作, 1956年在聂荣臻元帅的主持下, 制订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十二年科学规则”, 在确定的56项课题中, 钛单立一项, 即第16项, 可见当时我国对发展钛的重视程度。

我国的钛工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科学技术力量建立起来的。早在1954年, 有色金属试验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前身)就开始了从热河大庙钛铁精矿中提取钛的研究, 1956年又与北京有色金属设计院共同设计年产60~100 t海绵钛的试验单位, 依此于1958年在抚顺铝厂建成海绵钛车间, 当年四季度开始试车, 1959年6月投产。到1961年海绵钛产量达到54 t, 始接近设计的60 t/a能力。起到了积累经验、 培养人才的“种子”实验工厂作用。为进一步建设千吨规模海绵钛厂(如遵义钛厂)积累了经验。

关于将海绵钛熔铸成锭和进一步研究其合金加工, 是始于1956年。当时以实验室试制出的海绵钛在非自耗电弧炉上熔化成钛锭, 锻成棒材, 测试性能。这份试样保存至今, 成为我国首次试制出钛锭的证物。到1958年开始系统地研究钛合金及其熔炼设备, 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生产用的自耗电极电弧炉; 同时还试制出国际上已经成熟的钛合金牌号, 并加工成材。1960年沈阳苏家屯加工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钛材加工车间(即第七车间); 到1964年开始成吨地生产钛材。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和宝鸡有色金属研究所(现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1964年提出的三线建设的产物。它是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十几年培养起来的与稀有金属合金加工有关的科研人员、 熟练工人、 多年积累和引进的稀有金属的熔炼、 加工和理化检测研究设备, 全部调往宝鸡, 成立了门类齐全、 人才济济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和生产相结合的单位, 后来不断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钛材生产和研发的主力军。

钛的价值体现在应用, 美国始用之于航空, 直至今日航空航天仍是美国钛的主要用户。我们在1964年进行了调查, 了解到在我国要发展钛, 首要利用钛的优良耐腐蚀和力学性能, 向民用拓展。到1971年我国钛材生产已有近300 t的生产规模, 为钛材的应用推广创造了条件。

就在此时, 也不乏有识之士出而推动新材料的发展。如袁宝华同志自1972年初就大力倡导稀有金属的应用推广工作。1974年四季度, 由冶金部、 化工部和轻工部联合在上海召开了钛的民用推广会议, 起到了良好的交流推广作用。钛材用量从1972年的200多t增加到1978年的500多t。但是因为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 钛材市场没有进一步打开, 用量逐年下降, 1982年回降到近350 t。后在方毅副总理倡导下, 于1982年7月成立有国家经委、 计委、 科委领导参加的共16个部门组成的全国钛的应用推广领导小组, 并于1983年4月召开了全国钛的应用推广会议, 同时举办了钛的展览会。这一系列活动起到了发展我国钛工业的里程碑作用。当年见效, 钛材用量超过过去最高纪录, 达到533 t, 而且以后每年大幅度递增, 1985年超过千吨, 近年来已超过万吨。这个成绩的取得与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各行各业使用钛材部门重视推广工作, 如制碱、 制盐、 制药、 冶金和热电站等都扩大了钛材的用量。1986年1月经国家科委的批准, 成立了钛的技术开发中心, 与前述全国钛的应用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 集合一些对钛事业有奉献精神的同志, 为全国钛的企事业单位和用户部门做一些协调服务工作。在我国钛的行业协会成立之前, 钛办公室起到协会的部分作用。

当前我国钛工业在世界上已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更是发展我国航空、 航天、 船舶与海上设施、 耐腐蚀工业装备的基础产业。钛的应用还有广阔天地有待发展。

王桂生、 田荣璋等6位教授专家学者编写的《钛的应用技术》一书是凝聚了作者们40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包括对钛的市场应用推广的需求了解, 系统地介绍了钛的资源、 理化性能、 合金分类、 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特别详尽地列举了钛在航空、 航天、 舰船、 海洋工程、 武器、 汽车、 建筑、 化工、 石化、 冶金、 电力、 轻工、医药、 体育和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应用的内容, 汇集了国内外钛及钛合金的研究、 应用方面的成熟经验和先进理念, 对我国钛领域的科研、 生产和应用推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将对发展我国钛业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东英

2007年6月19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