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学术专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专著 -> 正文
朱良春医集
  • 【作者】:朱良春
  • 【出版时间】:2007-03
  • 【字 数】:808(千字)
  • 【定 价】:¥75(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5-441-5
  • 【页 码】:503(页)
  • 【开 本】:16开
先生已出版的著作还有《章次公医案》、《新编汤头歌诀》(合著)、《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合著)、《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朱良春》等。他是《实用中医内科学》专家审稿组成员,为该书的审稿、定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先后在国内中医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曾多次受国内有关中医机构之邀,外出讲学,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还五度应邀赴日本、三次去新加坡讲学,备受欢迎,载誉而归。法国和马来西亚也留下先生的医绩。

先生乐于培育中医后继人才,对他的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悉心指点,毫无保留。我追随先生问业40余载,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当我未及弱冠,初涉医林,僻居苏北小镇,异常艰困之时,先生已是赫赫有名望的医生了,但他毫不鄙弃我这样的后生,在百忙中为我释疑解惑,指点迷津,并尽可能帮助我改变环境,求得进一步深造。乃至1985年我有缘奉调北京,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饮水思源,师恩难忘!并与师弟何绍奇共事,得以相互砥砺畅叙,乃人生一大幸事也。但十分遗憾的是,绍奇师弟因冠心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于香港英年早逝,令人痛惜之至!

先生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常委暨医卫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南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等职。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等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风湿病学会顾问,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论坛” 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长春、黑龙江、河南、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中心客座教授,美国中医针灸医师联合总会高级顾问,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南通良春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并获得中央卫生部1987年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仍在上专家门诊,外出讲学,参加社会活动,为社会主义建设尽力。近几年来又先后收了陈达灿、徐凯、吕爱平、郑福增、曹东义、吴坚、叶凤、张琪、曲清文、沈桂祥、马璇卿、冯蓓蕾、高想、尹克春、胡世云、郭建文、薛梅红、郑春燕、陈权等高徒,为培育高层次中医人才作出了新的贡献。

医理感悟篇
人类健康不能没有传统医学…………………………………………………………………… (3)
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 (5)
中医事业的现状与前景
———为迎接江苏省中医科技工作会议而写…………………………………………………… (11)
经典是基础 师传是关键……………………………………………………………………… (17)
展示特色优势 促进中医发展………………………………………………………………… (19)
为当今中医界脉诊进一言……………………………………………………………………… (20)
关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几点看法……………………………………………………………… (23)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的探讨………………………………………………… (28)
辨证论治纵横谈………………………………………………………………………………… (31)
《内经》、《伤寒杂病论》运用动物药之经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5)
《伤寒论》理论的临床应用…………………………………………………………………… (39)
对《金匮要略》两个方证之我见……………………………………………………………… (46)
论《千金方》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 (49)
从一枚印章谈医者的素质……………………………………………………………………… (56)
析章次公先生评论清代医家的几句话………………………………………………………… (57)
组方用药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 (59)
小议中医学的“三把宝剑” …………………………………………………………………… (64)
给有志于学习中医的青年同志的一封信……………………………………………………… (66)
《问斋医案》选析……………………………………………………………………………… (68)
充分发挥中医文献的潜在宝藏
———祝贺《中医文献杂志》公开发行10周年………………………………………………… (87)
“无声的老师”——— 《中医大辞典》………………………………………………………… (88)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朵奇葩
———评《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诊疗原理》…………………………………………… (89)
中医药的现代化要突出“原始创新”
———谈鲜药创新的重要意义…………………………………………………………………… (91)
追忆一段胜缘,祝贺中国中医研究院50华诞……………………………………………… (92)
溯古论今谈医德………………………………………………………………………………… (93)
漫谈怎样防病保健、延缓衰老………………………………………………………………… (96)
临证治验篇
痹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07)
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200例疗效观察……………………………………………………… (109)
从痹病三大主症谈用药经验………………………………………………………………… (112)
在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 (115)
治疗风湿病的三味主药使用经验…………………………………………………………… (121)
治痹鳞爪……………………………………………………………………………………… (123)
浊瘀痹辨治一得……………………………………………………………………………… (124)
急重症治验举隅……………………………………………………………………………… (125)
内科急症应用六神丸的探讨………………………………………………………………… (127)
通下疗法在温热病中的应用………………………………………………………………… (131)
流行性出血热临证一得……………………………………………………………………… (136)
琐谈非典……………………………………………………………………………………… (137)
心痹证治初探………………………………………………………………………………… (139)
心病证治点滴………………………………………………………………………………… (142)
简谈中风……………………………………………………………………………………… (144)
浅谈益肾化瘀法治疗老年痴呆症…………………………………………………………… (145)
抓住痰、瘀治疗精神疾患之体会…………………………………………………………… (147)
治疗咳喘的经验方…………………………………………………………………………… (149)
“止咳化矽糖浆”配合“抗矽14”治疗矽肺的疗效观察……………………………………… (150)
支气管扩张咯血治验………………………………………………………………………… (152)
乳癖治验……………………………………………………………………………………… (153)
鼻药疗法初探………………………………………………………………………………… (154)
慢性肝炎证治………………………………………………………………………………… (159)
“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体会……………………………………………………… (163)
肝炎眼血管变化初探………………………………………………………………………… (167)
漫谈萎缩性胃炎之证治……………………………………………………………………… (168)
治疗慢性肾炎的七点经验…………………………………………………………………… (169)
淋证治验三要………………………………………………………………………………… (171)
肾盂肾炎证治我见…………………………………………………………………………… (176)
略谈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体会…………………………………………………… (176)
应用培补肾阳法治疗慢性久病……………………………………………………………… (180)
失眠用药新识………………………………………………………………………………… (187)
简谈中医对肿瘤的防治……………………………………………………………………… (188)
阅徐凯主任《治验3例及提问》书后……………………………………………………… (192)
痰注(结节病) 的辨治………………………………………………………………………… (19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浅析……………………………………………………………… (196)
控涎丹的方义与应用………………………………………………………………………… (198)
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 (201)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 (207)
拓开动物药临床应用之新径………………………………………………………………… (227)
用药心悟篇
经验用药
一、外感病证药
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 (231)
苍耳子———通督升阳,祛风疗湿……………………………………………………… (231)
僵蚕配蝉衣———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 (232)
僵蚕———散风定痉,化痰软坚………………………………………………………… (233)
牛蒡子———疏散宣透,止咳利咽……………………………………………………… (235)
柴胡———能升能降……………………………………………………………………… (236)
鱼腥草———泄热解毒,清上利下……………………………………………………… (237)
二、心脑病证药
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 (239)
川桂枝———平降冲逆,温复心阳效捷………………………………………………… (241)
黄芪配磁石———温补镇摄治失眠症…………………………………………………… (243)
延胡索配徐长卿———治顽固性失眠…………………………………………………… (244)
小麦———善养心气,擅敛虚汗………………………………………………………… (245)
太子参配合欢皮———功擅调畅心脉、益气和阴……………………………………… (246)
石菖蒲———功擅治痰…………………………………………………………………… (248)
夏枯草———安神解毒,止血除痹……………………………………………………… (249)
三、肺系病证药
北细辛———治咳逆、水肿、痹痛,善愈口疮………………………………………… (250)
草———除蒸散结,通络利水………………………………………………………… (252)
葶苈子———泻肺强心之佳药…………………………………………………………… (254)
紫菀———辛润宣肺、二便滞塞俱效…………………………………………………… (255)
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 (256)
白及———妙用三则……………………………………………………………………… (257)
射干———利咽定喘除湿………………………………………………………………… (258)
四、胃肠病证药
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 (260)
生栀子———治疗胰腺炎有特效………………………………………………………… (262)
人参、五灵脂———同用效佳而无弊…………………………………………………… (263)
甘松———醒脾,解郁安神……………………………………………………………… (264)
黄芪配莪术———治慢性胃疾,消瘕积聚…………………………………………… (265)
茅苍术———升清气,除癖囊…………………………………………………………… (266)
白头翁———功效探析…………………………………………………………………… (267)
蒲公英———应用琐谈…………………………………………………………………… (268)
莱菔子———功用三辨…………………………………………………………………… (270)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271)
生大黄———推陈致新,延缓衰老……………………………………………………… (272)
八月札———理气通淋…………………………………………………………………… (274)
五、肝系病证药
桑寄生———祛风湿,降压平肝,兼疗胸痹…………………………………………… (274)
生槐角———润肝燥以定风眩…………………………………………………………… (275)
鲤鱼———独擅消水有殊功……………………………………………………………… (276)
生麦芽———疏肝妙品…………………………………………………………………… (277)
庵闾
艹子配楮实———消鼓胀腹水………………………………………………………… (278)
女贞子———补虚延寿之上品…………………………………………………………… (278)
藏红花———善活血化瘀,兼利胆退黄………………………………………………… (280)
六、肾系病证药
萆———功效阐析……………………………………………………………………… (281)
黄芪配地龙———治慢性肾炎…………………………………………………………… (283)
刘寄奴———治瘀阻溺癃………………………………………………………………… (283)
白槿花———泄下焦瘀浊………………………………………………………………… (285)
露蜂房———疗带下清稀,阳痿久咳…………………………………………………… (286)
仙灵脾———燮理阴阳之妙品…………………………………………………………… (287)
楮实子———补阴妙品…………………………………………………………………… (288)
地榆———护胃抗痨,蠲痹通淋………………………………………………………… (289)
肉苁蓉———平补之良药………………………………………………………………… (291)
七、痹证药
马钱子———健胃,宣痹疗瘫…………………………………………………………… (292)
天南星———透骨走络、涤痰化瘀,善止骨痛………………………………………… (295)
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 (295)
莶草———具解毒活血之妙…………………………………………………………… (299)
土茯苓———治头痛,疗痛风…………………………………………………………… (299)
片姜黄配海桐皮———效专行气活血、通络定痛……………………………………… (300)
木瓜———既酸收又宣通………………………………………………………………… (301)
葛根———解痉通脉,升举元气………………………………………………………… (302)
川乌、草乌———生用治痹效佳………………………………………………………… (304)
羌活———长于搜风通痹、通利关节…………………………………………………… (305)
穿山龙———扶正、活血,通络,止嗽………………………………………………… (306)
石斛———除痹奏佳效…………………………………………………………………… (307)
肿节风———散瘀除痹,清热解毒……………………………………………………… (308)
八、痛证药
白附子———祛风定痛,兼疗室性期前收缩…………………………………………… (308)
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肿……………………………………………………… (309)
台乌药———解痉排石,又疗清稀涕涎………………………………………………… (310)
六轴子———疗顽咳、疼痛……………………………………………………………… (311)
白芷———擅于止痛消肿………………………………………………………………… (311)
九、血证药
油松节———固卫生血,亦治痹嗽不眠………………………………………………… (312)
鬼箭羽———活血降糖,蠲痹通络……………………………………………………… (313)
五灵脂———降浊气而和阴阳…………………………………………………………… (314)
夜交藤———催眠止痒…………………………………………………………………… (315)
黄明胶———止血养血,消瘀散痈……………………………………………………… (315)
仙鹤草———能行能止…………………………………………………………………… (316)
牛角角思———经验发微…………………………………………………………………… (317)
水牛角———功擅凉血解毒……………………………………………………………… (320)
十、气血水病证药
泽泻———利大小便,轻身减肥………………………………………………………… (321)
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 (321)
马鞭草———祛瘀消积、清热解毒功奇………………………………………………… (323)
十一、痰结病证药
黄药子———降火消瘤,止咳止血……………………………………………………… (323)
半夏———应用新探……………………………………………………………………… (325)
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328)
十二、虚证药
天花粉———临床五用举要……………………………………………………………… (329)
十大功劳———善清虚热,补而不腻…………………………………………………… (330)
枸杞子———治肝病齿衄、阴虚胃痛…………………………………………………… (330)
白薇———轻清虚火,透泄血热………………………………………………………… (331)
桑葚子———滋补肝肾,养血熄风……………………………………………………… (333)
知母———清热养阴,除烦止渴………………………………………………………… (333)
十三、口咽病证药
芦荟———泻脾泄热治实火口疳………………………………………………………… (335)
蛇床子———疗效独特,内外俱可……………………………………………………… (335)
十四、妇科病证药
茜草———止血活血,兼能利水………………………………………………………… (337)
益母草———消风平肝利水……………………………………………………………… (338)
紫石英———效专温摄…………………………………………………………………… (340)
五倍子———敛肺涩肠,解毒医疮……………………………………………………… (341)
菟丝子———擅治不育、经带胎产……………………………………………………… (343)
十五、其他病证药
当用则用———为“十八反”平反……………………………………………………… (344)
阿魏———消积破,内服外治皆咸宜………………………………………………… (346)
徐长卿———配伍琐谈…………………………………………………………………… (347)
七叶一枝花与拳参———不可混用

……………………………………………………… (348)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

□ 朱步先

我的老师朱良春先生已经走过了七十载医学生涯。他过人的才智、丰博的学识,世所称道。他在中医学领域辛勤耕耘,不断地超越自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先生为江苏丹徒人,后徙居南通市。1935年,先生赴江苏武进孟河学医,师事马惠卿先生。马师乃御医马培之之裔孙,家学渊源,根基深厚,使先生获益匪浅。孟河在清代名医辈出,费伯雄、马培之诸先生蜚声医坛,名噪大江南北。马师珍藏马培之先生的日记《记恩录》和手书方笺,先生得而观之。耳濡目染,启迪良多。继而先生考入苏州国医专校,抗战开始后转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学习,斯时除在章次公先生处侍诊半天外,还在上海世界红“” 字会医院门诊工作半天。1938年毕业后回南通开业。在这段时间里,受章次公先生之亲炙,学乃大进。章师所倡导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的革新精神,求实的治学主张,精切的辨证功夫,对先生影响很深。

先生是张仲景所倡导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的忠实实践者。上自《内》、《难》典籍,下及清代叶、薛、吴、王和近代名家之著述,无不博览。他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过深入的研究,从中领悟辨证论治的思想和方法。他对张景岳《类经》十分推崇,认为斯书彰明经义,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对临床有指导作用。又折服孙一奎《赤水玄珠》,认为其中很多内容富于巧思,体现了辨证论治精神。他很留心前人的医案,认为这是实践的记录,可窥医家之功力,临证之心法,领略不同时期医家的风格,以资今日之借鉴。例如他对同乡先贤蒋宝素《问斋医案》评价颇高,曾指导我对蒋氏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并特别留意书中所载《椿田医话》的一些效方。

先生胸襟博大,视野开阔,治学兼收并蓄。他平时注意搜集民间验方,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的处方不拘一格,常常把一些民间验方以至刚发掘出来的草药加进去,出奇制胜,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认为学问应当与时俱进,一贯重视对西医学的学习,力求中西医的逐渐沟通与结合。已故中医学家姜春华先生说他“中西理论湛深”,当为至评。先生很推崇张锡纯,乐用张氏效方,甚至萌发过撰写《锡纯效方发挥》的念头,我以为朱老的革新精神是和张氏相通的。

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往往皓首难穷究竟。先生指导后学“泛览” 与“精读” 相结合,在浏览全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深入理解,由博返约。他治学的座右铭是“每日必有一得”,在诊务繁忙的情况下常读书至深夜,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择善而从。记得有一次清晨,我去朱老寓所,见他一面埋头读书,一面吃早餐,其神情专注,令人异常感动。

先生在学术上颇多建树,他在斟酌古今、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1976年他在一次给我的信中谈到章次公先生时,指出章先生治学“能发挥自由思想,所谓独立思考者也”。我觉得这也是先生自身治学的真实写照。如果刻板僵化,死抱教条,人云亦云,就谈不上学术的创新与进步。没有学术的进步,就谈不上中医学的繁荣。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中医治疗注重辨证,从总体把握人体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状态,把人体的阴阳失调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而历久弥新,是制病的利器。但对微观的“病” 的认识,有时不免笼统。如病毒性心肌炎颇类热病之劳倦证,肠癌早期有似慢性痢疾,如不结合辨病,进一步诊察,就会出现误诊,也妨碍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早在1962年,先生就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主张,并就此撰写专文,发表于《中医杂志》,表现了一位临床医家的客观眼光。怎样处理好辨证与辨病之间的关系?他精辟地指出:“辨证是绝对的,辨病是相对的。” 对西医已经明确诊断的病,同样需要认真辨证,如果仅辨病不辨证,就会走上“对号入座” 的狭路,把活泼的辨证变成僵死的教条,势必毁掉中医学。如先生曾治一位纺织女工,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至肺部),前医曾误诊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迭治乏效。根据月经闭止,每月咯血五六日,颧红掌热,口干咽燥,腰酸腿软等见症来分析,断其病本在肝肾,累及冲任,缘水不涵木,气火冲激,冲气上干,损伤肺络使然。及时采用滋肾养肝、清肺凉血、调理冲任之剂,连进10剂,月经即循常道而行。可见肯定或否定“病”和“证”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探索临床证治的规律,才能相得益彰。

先生的临证功夫,素为吾侪所服膺。他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审明主症,找到疾病的症结,立法用药,切中肯綮。我亲见他治一尿血病人,曾长期服用滋肾、泻火、凉血止血之剂无效,先生从其尿血色淡、腰酸、脉尺弱等见症着手,断其为肾阳衰惫,予熟地、仙灵脾、补骨脂等,寥寥几味,数剂后尿血即获控制。血证用凉,为治疗之常法,然久服寒凉,阳气虚衰,为病之变,通常达变,补偏救弊,谨察阴阳而调之,是谓良工。

先生对急性热病的治疗,提出“先发制病” 的论点,这一提法,与已故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治疗热病“截断、扭转”的主张,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发制病”是从各种热病独特的个性出发,见微知著,发于机先,采用汗、下、清诸法,从而控制病情发展,达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目的。如他运用“通下疗法” 治疗热病重症即是其例。我目前正在英国牛津从事中医临床,每逢春末夏初,天气晴和,地气郁蒸,花粉弥漫,“花粉热”颇为流行,而地处英格兰中部之牛津尤为猖獗,一些患者出现发热,鼻流涕或流血,目赤肿痛、瘙痒,小便深黄,或咳喘等症状,表现为表气失疏,气分、血分均有热,经采用疏表清气、凉血滋阴之剂,见效颇著。这也是先生倡言“先发制病”的一个佐证。或囿于卫气营血治疗的先后顺序,诚恐贻误病机。

先生善于继承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提高升华。例如他提出通过眼血管的望诊,来协助肝炎的诊断,判断疾病的转归。这一方法,是以“肝开窍于目” 为理论基础,同时受到《本草纲目》所载秦艽治黄疸,述其症状“目有赤脉” 的启示,曾系统地观察了肝炎病人眼血管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有一定的规律变化。他将这一独特的诊断方法写进《传染性肝炎的综合疗法》一书中,从而为中医诊断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先生对虫类药潜心研究,数十年来,上自《本经》,下逮诸家,凡有关虫类药的史料,靡不悉心搜罗,然后结合药物基源、药理药化和实践效果,辨伪存真,以广其用。撰写《虫类药的应用》一书,一版再版,畅销海内外,深获好评。顽痹一证,包括现代所称之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久治不愈者,甚为棘手,先生认为精血交损,肝肾亏虚,督脉经气阻滞,阳气不克敷布,全身功能衰弱是病之本;久病入络,病邪深入经隧、骨骱是病之标,故宜益肾壮督,蠲痹通络,创制“益肾蠲痹丸” 治疗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收效较著。此丸汇集了七味虫类药,在他运用虫类药制订的新方中颇具代表性。

先生创制了很多新方,如以养正消积法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之“复肝丸”,以益气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之“益气化瘀补肾汤”,治疗乙脑极期神昏之“夺痰定惊散”,治疗慢性痢疾及结肠炎之“仙桔汤”,等等,均历验不爽。朱老所创新方,思虑缜密,意蕴宏深,遣药灵巧,值得师法。如仙桔汤,由仙鹤草30g,桔梗8g,乌梅炭、广木香、甘草各45g,白槿花、炒白术、白芍各9g,炒槟榔12g组成。方名仙桔汤,则以仙鹤草、桔梗两味为主药,仙鹤草味辛而涩,有止血、活血、止泻作用,别名脱力草,江浙民间用治脱力劳伤有效,具强壮作用,此方用之,取其强壮、止泻之功;桔梗一味,仲景以其与甘草相伍治肺痈,足证具有开提肺气和排脓之功,移治滞下后重,是此药之活用;白槿花擅治痢疾,《冷庐医话》赞其效著,此方取其能泄化肠间湿热;久痢脾虚,取白术补脾助运;湿热逗留则气滞,木香、槟榔调之;湿热伤营,白芍和之;久痢则下焦气化不固,少少用乌梅炭以固之;甘草调和诸药。合而观之,桔梗伍槟榔,升清降浊;槟榔伍乌梅炭,通塞互用;木香伍白芍,气营兼调。此方无参、芪之峻补,无芩、连之苦降,无硝、黄之猛攻,盖肠道屈曲盘旋,久痢正虚邪伏,湿热逗留,一时不易廓清,进补则碍邪,攻下则损正,正宜消补兼行,寓通于补,始于病机吻合。此类方剂,与历代名方相较,毫不逊色。

先生已出版的著作还有《章次公医案》、《新编汤头歌诀》(合著)、《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合著)、《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朱良春》等。他是《实用中医内科学》专家审稿组成员,为该书的审稿、定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先后在国内中医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曾多次受国内有关中医机构之邀,外出讲学,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还五度应邀赴日本、三次去新加坡讲学,备受欢迎,载誉而归。法国和马来西亚也留下先生的医绩。

先生乐于培育中医后继人才,对他的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悉心指点,毫无保留。我追随先生问业40余载,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当我未及弱冠,初涉医林,僻居苏北小镇,异常艰困之时,先生已是赫赫有名望的医生了,但他毫不鄙弃我这样的后生,在百忙中为我释疑解惑,指点迷津,并尽可能帮助我改变环境,求得进一步深造。乃至1985年我有缘奉调北京,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饮水思源,师恩难忘!并与师弟何绍奇共事,得以相互砥砺畅叙,乃人生一大幸事也。但十分遗憾的是,绍奇师弟因冠心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于香港英年早逝,令人痛惜之至!

先生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常委暨医卫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南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等职。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等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风湿病学会顾问,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论坛” 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长春、黑龙江、河南、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中心客座教授,美国中医针灸医师联合总会高级顾问,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南通良春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并获得中央卫生部1987年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仍在上专家门诊,外出讲学,参加社会活动,为社会主义建设尽力。近几年来又先后收了陈达灿、徐凯、吕爱平、郑福增、曹东义、吴坚、叶凤、张琪、曲清文、沈桂祥、马璇卿、冯蓓蕾、高想、尹克春、胡世云、郭建文、薛梅红、郑春燕、陈权等高徒,为培育高层次中医人才作出了新的贡献。

当我在海外得悉先生的《医集》即将问世,心头溢满了闻道则喜之欣快。因为这是先生从医70年来的医术结晶,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是诲人不倦,毫无保留,授人以渔的锦囊,是用心血与汗水写成的辉煌篇章,仁者之心,令人景仰。一经梓行,必将纸贵洛阳,可以预卜也。

信笔写了以上的文字,如能对读者诸君了解先生有所裨益,那将是令人十分欣慰的事。

(2006年8月于英国牛津)

岁月匆匆,流光易逝,瞬已虚度九秩,从医七旬。为对医学生涯作一回顾,乃集有关文稿,辑为《朱良春医集》,敬向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同道、亲友进行汇报与致谢!

中医药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其传承性、延续性的特点。前人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经验,有无限蕴藏,需要我们继承弘扬。然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创新,“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才能赋予其更大的生命力。

基础理论来自书本,但更重要的是,只有勤临床,多实践,始能提高诊疗技能和辨治水平,同时还需要通过思考、心悟,才能创新发扬。我从医70年来,一直遵循先师章次公先生“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的教导,略有收获,不敢自秘,率和盘托出,奉献同道。但学海无涯,医无止境,诚如清代顾亭林所言:“昔日之成,不足以自矜;今日之获,不足以自限。”应争取做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才是。故对旧作,酌予修订,益以近10年来之新著,以及门人之心得,合约80余万言,分医理感悟、临证治验、用药心法、杏林贤达、薪火传承、专访选录共六篇,聊作从医70年医学生涯的回顾与自省。愿倾有生之年,为中医事业之发扬光大,竭尽绵薄,聊尽吾心。不妥之处,还乞指正。

文稿整理中,门人及子女朱步先、何绍奇、张肖敏、朱胜华、朱建华、蒋熙、朱琬华、姚祖培、朱又春、陈淑范、朱建平、马继松、姜兴俊、吴坚、曹东义、薛梅红等参与协助。薪火传承部分,史载祥、陈达灿、徐凯、杨悦娅、王亚平、叶玉妹诸贤契及外孙女潘峰、蒋恬和孙朱彤等,给予支助;长子晓春、长婿蓝绍颖、三女敏华、外孙女蓝青等打印文稿,附此志念。

承蒙教育书法家朱漱梅宗叔赐题书签,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学长及书画艺术家范曾教授赐予题词,使拙作增光生辉,谨致衷心感谢。

朱良春
志于南通市北濠山庄,虚度九十,丙戌夏月

Baidu
map